9月2日上午,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专程赴郑州航空港区,就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运行维护与安全生产工作开展专项调研。此次调研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为抓手,旨在进一步拧紧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安全阀”,推动航空港区配套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调研组一行首站走进航空港区南水北调配套工程20#口门小河刘泵站。在泵房内,查看机组运行仪表盘数据、日常巡检等工作开展情况,通过“看、问、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掌握泵站机组运行稳定性、日常运维流程规范性,以及潜在风险排查整改情况,确保核心供水设施“零故障”运行。
随后,调研组前往航空港区1#输水管线阀井,重点检查阀井设施完好度、运行稳定性及周边环境安全防护措施,同时对标准化防汛仓库的物资储备种类、数量、管理台账及应急调配机制进行全面核查,并现场询问物资短缺时多久能调配到位?”“极端天气下应急方案如何启动?”,以“实战视角”检验防汛应急保障的“硬实力”。在调度中心,大屏幕上的水量调度数据实时跳动,调研组通过查看系统数据、听取汇报等形式,深入了解我区水量调度方案执行、用水需求保障及调度信息化建设等情况。
实地调研结束后,专题座谈会随即召开。会上,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对航空港区南水北调办公室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在工程标准化管理上有规范、安全生产责任上有担当、防汛应急准备上有实招、人员技能提升上有成效,各项工作走在前列。”
针对下一步工作,调研组提出明确要求:一是锚定主责抓落实,要进一步细化岗位责任清单,把“责任田”分到人、把“任务书”定到岗,确保运行维护、安全生产等各项措施落地落细,不打折扣;二是守住底线强应急,要始终绷紧“风险弦”,针对暴雨、设备故障等突发情况,持续完善应急预案,多搞“实战化” 演练,让工作人员练就“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的应急本领;三是创新模式提质效,要结合航空港区发展实际,在标准化管理基础上探索新路径,打造更适配、更高效的运行管理模式,为区域供水安全装上“长效安全阀”。
编辑:综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