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媒体关注
河南日报:道口:丹江水润运河明珠
时间:2017-12-06   来源:综合处   浏览量:

道口:丹江水润运河明珠

 

道口镇,中国大运河岸边的千年古镇、耀眼明珠,曾因水而兴,又因水而废。2016年年底,清凌凌的丹江水来到滑县,在南水滋润下,这座运河古镇又有哪些变化?11月底,记者来到滑县进行了走访。

98%居民用上丹江水

滑县大运河,亦名卫河,乃中国隋唐大运河之璀璨明珠,千百年流淌不息,膏润无穷。滑县道口镇临河步道旁,《重修滑县大运河城墙码头碑记》追述着道口古镇的辉煌过往。

当地县志记载,卫河古称白沟,东汉末年曹操在黄河故道基础上疏浚而成;隋炀帝时开挖永济渠,因发源于春秋之卫国(辉县苏门山),故名卫河。卫河水运上达百泉,下抵天津,帆樯林立,三百万只民船,四时畅行。日见千帆过,百船泊道口。道口镇处于卫河岸边,旧称李家道口,日益兴隆,清嘉庆年间在此设县署。

后因水源匮乏,卫河于上世纪70年代断航,道口千年古镇落寞为现代都市的棚户区,残损的码头、斑驳的古墙,诉说着历史的兴衰。

缺水的不仅仅是古运河。滑县有人口130万,是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素有豫北粮仓之称。多年来,当地依靠黄河水和地下水,维持生产生活,水资源紧张。

南水北调让古镇出现了转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把滑县列入受水地区。滑县南水北调办主任李耀忠说,丹江水从鹤壁三里屯35号口门离开总干渠,沿濮阳支线东行10.8公里后,进入滑县支管线,17公里后来到滑县县城。按工程规划,每年可向滑县分配丹江水5080万立方米。

 20161231日,滑县正式通水。滑县道口镇、城关镇、产业集聚区20万居民,从此饮上甘甜的丹江水。如今,县城40平方公里内,已经铺设170公里长的供水管网,98%的居民用上丹江水。

告别苦水井

1130日,记者来到道口古镇历史文化街区,发现一个铭牌上写着:苦水井街。在苦水井街入口处的古宅中,住着78岁的乞福财老汉。他说,苦水井街就是因为街里边有口苦水井,苦水井因为井水太苦,不能饮用。

沿苦水井街向里走,路边的几位老街坊介绍,他们小时候,大家还在用苦水井,但是井水不能吃,只能用来洗衣服,家里做饭还要去河里挑水吃。后来,县里通上了自来水,大家再也不用挑水吃,就连洗衣服也用不上苦水井,就给苦水井封上了。

放学的小学生,蹦蹦跳跳地从当年的苦水井旁经过。苦水井已经彻底消失,由于水泥砂石的遮盖,年轻的居民并不知道这口古井的具体位置。

李耀忠介绍,从通上丹江水以来,县城每天用水3万立方米左右,到今年10月底,全县已经使用丹江水940多万立方米。

甘甜的丹江水让县城居民彻底告别了苦水井。原来县城水质比较硬,没有加工过的水硬度在490左右,丹江水硬度只有130左右,非常适宜饮用。

现在用的都是丹江水,干干净净,烧水没有一点水垢,喝着就是甘甜。临河居住的崔秀梅说。崔大娘今年72岁,她以前是蒸馒头的能手,她蒸的馒头在镇上名气很大。

以前的水水质不如丹江水好,水垢太大。崔秀梅说,为了减少水垢,她烧水时经常在水壶里放一只棉口罩用来吸水垢,去年用上丹江水后,再也不用放口罩了。

地下水位回升

丹江水来到滑县后,让地下水位开始止降回升。

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投用后,县自来水公司两个水厂已经停止运行,不再开采地下水,仅作为备用水源保持其供水能力。

滑县水务局水政科长张洁伟说,根据监测,滑县地下水位以往每年下降30厘米到50厘米,近一年来,地下水位停止下降,而且回升了13厘米。

南水北调通水之后,滑县形成了多水源保障体系,不仅让地下水位得到恢复,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活力,也为古镇开发建设贯注了灵气。滑县县政府党组成员赵继芳说。

道口烧鸡是滑县的经济名片。丹江水水质好,做出来的烧鸡品质也更好了。滑县生产道口烧鸡的画宝刚说,有了优质水源做保障,公司计划建设占地100亩的新厂区,每天可以生产烧鸡3万只。

卫河水也更加丰沛。波光荡漾的古运河旁,滑县正在逐步改造升级道口古镇,古色古香的老街规模初具,游客逐年增多,千年古镇在南水滋润下,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来源:河南日报 2017124日 记者 高长岭 张海涛

编辑:

版权所有@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万通街72号

邮编:450000    电话:0371-69156622    邮箱:hnnsbd@163.com    网站浏览量:

豫ICP备19039894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424号    技术支持: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