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媒体关注
湖北日报:问水哪得清如许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生态保护见闻
时间:2017-11-30   来源:综合处   浏览量:

问水哪得清如许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生态保护见闻

 

 

图为:深秋的丹江口水库美如画。

  丹江口库区浩荡无际。在大坝加高前,从河南淅川到湖北丹江口形成的广阔水域,当地称为“小太平洋”。

  为修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以后,水库正常蓄水位从157米提高至170米,库容从174.5亿立方米增加到290. 5亿立方米,水域面积更加辽阔,最大面积1022.75平方公里。这几乎相当于香港的面积。

  201710292时,丹江口水库水位蓄至167.0米,高于大坝加高前坝顶高程(162)5米,超过历史最高水位(160.72米,201411)6.28米。这意味着,在原大坝顶以上,承受了5米高的水压。新加高的大坝经受了考验。

  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建设奇迹。

  还有一种奇迹,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深刻体会到。

  1113日至16日,我们随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有关专家,由河南淅川陶岔,穿越“小太平洋”溯水而上,经十堰、丹江口市,抵达汉江上游陕西省安康,看到丹江口库区及汉江上游人民护水的决心,看到了那些世代依水而居的群众生活的变化,同时也感受到南水北调工程对当地建设的反哺。

  淅川陶岔:打开“水龙头”可以直饮

  陶岔,被称着南水北调的“水龙头”,3个闸门同时开启,流量为350立方米/秒,最大流量可达到400立方米/秒。20141212日通水以来,超过100亿立方米的汉江水,就是由此源源不断北送。陶岔取水口海拔141米,而北京团城湖终点受水口约45米,两地落差100米左右,汉江水不需要加压,自流进京。

  我们到访那日,陶岔闸门上游水位165米,高出取水口20多米。这里水质清冽、绿树环绕、远山层林尽染,秋日里,整个陶岔就像是一座花园。如今,“水龙头”的水可以直接饮用。

  库区人民是如何呵护这库清水的?由陶岔,沿着库岸线向深处进发,一路花团锦簇,万山红遍。

  淅川县九重镇唐王桥,漫山遍野的金银花,一眼望不到尽头。这里是淅川县连片面积最大的金银花产业基地,是2011年北京市首批对口支援合作项目。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让老百姓有持续增收的门道,是确保一库清水北送的关键所在。金银花基地的建设,正是一种有效的办法。过去,这块地方种植小麦、玉米等。为了保护水质,当地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于2011年建成金银花种植基地。种植过程使用有机肥,不使用农药。库区农民不仅可以得到土地流转费,还能够通过在基地打工赚钱。

  金银花种植面积已达到3.5万亩,成为全国知名的金银花基地。种植、采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日常务工人员达到5000余人,每年5月到10月的摘花季节,还吸引了周边大量农民前来务工。这给周边农民带来了稳定的就业机会,带动他们持续增收,每户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

  在淅川县马蹬镇,还建立了淅川县环库绿化示范工程,既护水源,又保证群众增收致富。记者沿线看到,两侧过去的荒山,现开辟了樱桃园、海棠园、软籽石榴园、碧桃、核桃红叶林等经济作物,每到假期参观者络绎不绝。

  为保护好一渠清水,淅川县坚持以水质保护倒逼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文明引领绿色发展,先后关停企业800多家,关闭、取缔、搬迁养殖户1082家,取缔网箱养鱼5万个。

  丹江口习家店:移民安居乐融融

  由淅川风景区大观园,穿越浩瀚的“小太平洋”水域,就来到了十堰市丹江口习家店镇。

  春来杏花纷飞,秋来果实累累。习家店农博园,是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引进的项目,于2014年开工建设。园区核心面积3000多亩,串联茯苓村、马家院村和陈家湾村3个村庄,辐射周边区域面积达3万多亩。都市人可以在此找到相应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农博园的建设成为村民安居乐业增收的保障。

  这3个村共有5000余人,有不少就是当年建丹江口水库和南水北调工程的移民。“移二代”朱冰英的父辈,早在1958年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时移民到此处。现今她在园区做修枝嫁接的技术工,工资收入一年1万多元,另外还有15亩的土地流转给公司。

  陈家湾村43岁的村民夏清华,过去在深圳一家塑胶玩具厂打工12年,并升任为厂长。农博园开园后,他毅然辞工回到家乡,先是在公司开车,现在又当起了保管员。夏清华说,他家里有5口人,3个孩子在上学,父亲还常年有病。说起当年一家人分离之苦,他几次抹起眼泪。“谁也不想背井离乡,我是做梦都想回来。可是没办法,以前在家种地实在挣不到钱。但农博园的建成,使我梦想成真。”夏清华说,没有什么比一家人团圆更幸福,在家门口打工,既有收入保障,又能照顾家人。特别是,随着农博园的建设,家乡现在山清水秀,就像是花园一般,一家人其乐融融。

  今年7月,习家店农博园开园当天,游客有4万多人。就在那天,2017世界旅游小姐丹江口赛区海选仪式在这里同步举行。“人山人海,村里从来没有过这么多的游客,又有美女如云。”村民们谈起开园那天,掩饰不住喜悦。

  十堰市南水北调办副主任吴芳介绍,丹江口市是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湖岸线长达2313公里,淹没土地最多、移民安置任务最重、税源损失最大,同时也是水质保护压力最大的县市。为一渠清水永续北送,丹江口库区群众作出了巨大牺牲,他们有理由享受这种生活的快乐。

  剑河再闻捣衣声:武当山特区要下“禁洗令”

  111511时许,十堰市,武当山镇,王家院小区剑河岸侧。

  冬日的阳光洒向大地,河道里波光粼粼,可以看到远山的投影。

  80岁的周荣英老太太,提着篮子,从亲水平台的台阶上来到水边,找到一块石头开始在河中洗衣,清澈的河中可以看到小鱼游动。

  周荣英家住武当山镇王家院小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后靠移民,从丹江口市土关垭搬迁到武当山镇已经8年。

  周荣英老人说,刚刚搬来时,家门口这条河别说洗衣,就是到岸边都不敢去,夏天更是臭味难闻,窗户不能打开。

  剑河发源于武当山天柱峰的倒开门金顶附近,流经紫霄宫、太子坡、财神庙、王家院、老君堂、武当山镇,在香炉院直接汇入丹江口水库,流域面积47.2平方公里,主河道长为26.5公里。

  过去武当山镇生产、生活用水全部直排进了剑河,汇入丹江口水库。其实,为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送,武当山镇一直在治理,但由于没有实行清污分流,没能实现治理目标。

  武当山特工委副书记鲁斌介绍,借助南水北调,十堰市开始包括剑河在内的五河治理工程。穿越武当山镇的剑河更是重中之重。武当山特区实施剑河流域综合治理,通过地下管廊和河道治理,重点实施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水回用工程、剑河沿岸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剑河流域水环境综合修复三大工程,最终实现Ⅲ类水质达标排放,同时打造了亲水平台,塑造了独具特色的武当文化景观带。如今,剑河的水全部来自武当山金顶沿线的自然河流甘泉,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同行的一位30岁的记者说,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有人在河里洗衣服。他兴奋地说,“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此情此景只在李白的《子夜吴歌》里读到过,没想到今天在武当镇看到了。

  但是,这种情况将不再重现。武当山特区城管局副局长赵波说,洗衣粉是化学合成洗涤剂,特别是含磷洗衣粉也是一种有毒有害的化合物。它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也影响人体健康,对水质有损害,为此他们下定决心禁止在河中洗衣服了。

  不仅是剑河,十堰市对五河的治理,不仅清洁了水质,现在五条河流都已经成为休闲的去处。守一方青山,护一江清水。“仙山、秀水、汽车城”,成为十堰人引以为傲的亮丽新名片,显示一座城市护水的决心。

  秦巴深处:为有源头活水来

  走近汉水之滨的陕西安康市石泉县,我们有些诧异和惊叹,秦巴山深处,竟然藏着一座美丽的水乡。这就是石泉县后柳乡群英村,一颗群山中的明珠。

  石泉是蚕桑产业大县,誉“丝路之源、金蚕之乡”;是南水北调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西部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是先秦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纵横学派鼻祖鬼谷子在石泉县修炼授徒,又称鬼谷子故里。

  三国时著名的子午道穿石泉县境,破中国南北分界线秦岭。子午道,即子午栈道,是中国古代,特别是汉、唐两个朝代,自京城长安通往汉中、巴蜀及其他南方各地的一条重要通道。当年霸王项羽设“鸿门宴”后,死里逃生的刘邦被迫由霸上去南郑就汉王位时,走的即是子午道。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曾令多少人感叹。而今天,我们在踏访中,更多的是为那备受呵护的一泓清水而感动。石泉县,是陕西最早探索推进“河长制”的地方。在后柳乡,我们见到了永红村的村级河长,他告诉记者,自己负责4.5公里的河道。主要的工作分为两块,一是加强环保知识宣传,让村民养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行为习惯。第二就是定期开展巡查,一个月3次巡河。“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河。”后柳古镇,三面环水,不能称之为半岛,但水乡风情浓郁。站在高坡上俯视小镇,就会被小镇溢出的种种美丽所陶醉。

  大山深处,收入单一,为了保护水源,村民们舍弃了工业生产,致力于发展没有污染的旅游业。

  与后柳乡一山之隔的中坝镇,发展旅游业中以吸纳西安、汉中、十堰的游客为主。政府专门为村民们建设的古色古香的徽式民居,二楼自己住,一楼开各种客栈,号称七十二作坊,有磨坊、油坊、酒坊、茶坊、铁匠铺,游客可体验。

  为了保护水源,安康市作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努力。该市持续开展汉江水质保护“十项”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形成了环境执法监管高压态势。

  安康市水质监测断面由12个增加到24个,对所有断面水质每月监测一次,监测结果每季度全市通报一次。建立了汉江大水面视频监控系统,实现24小时在线监控,进一步强化了汉江水质防控能力。

  我们在安康市监测应急中心看到,汉江重要段面及企业,都是实时监测,调开监控探头,水质情况一目了然。

  几天时间,我们不仅穿越一座“小太平洋”,亲眼目睹三省不同的城市和乡村、不同的生活习俗与生存方式,更是看到三省相同的决心和目标:守护好汉江,让一渠清水永续北送!

来源:湖北日报 20171125日 记者 张欧亚、陈华平

编辑:

版权所有@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万通街72号

邮编:450000    电话:0371-69156622    邮箱:hnnsbd@163.com    网站浏览量:

豫ICP备19039894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424号    技术支持: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