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媒体关注
河南新闻广播:河南南水北调持续多年“生态转型战” 库区水质持续改善
时间:2017-11-21   来源:综合处   浏览量:

河南南水北调持续多年“生态转型战”

库区水质持续改善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三年来,累计输水超过100亿立方米,惠及京津冀豫沿线近五千万居民。河南省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划定4千多平方公里的水源保护区,推进工农业生态转型,保障南水北调中线水质稳定达标。

在南阳市淅川县唐王桥村田地里,生长着大片金银花。村民陈志香,现在每天都到金银花基地里打理枝条。陈志香所在的王桥村,就在丹江口库区不远处,不仅有小支流汇入水库,中线干渠还穿村而过。2011年,村里的金银花基地成为北京市首批对口支援项目,陈志香也随之实现了从农民到工人的身份转变。

像我们这老两口,又不出了门,在家里一年不也弄个三四万块钱,还有咱们这地钱,一亩地六百块钱,十五六亩地不也又弄些钱。陈志香说,现在金银花种植不施肥、不打药,剪下的枝条将在田间发酵成有机肥料,安置太阳能灭虫灯又避免了使用杀虫剂。再没有化肥农药威胁水源区水质。

土地流转,种植结构调整,不仅保护了水质,还给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如今,村里的金银花基地规模达到了15000亩,吸纳了周边县市数万人前来务工,村民在家不用外出务工就能挣到钱。

5月份一直采摘到10月份,56月份是它的主产区,每天都要一万人左右劳动力。一个人仅仅采摘这一项就可以得到七八千块钱,保证了我们金银花这个原料的需要,也给老百姓带来一定的好处。基地负责人韩建中告诉记者。

淅川县马蹬镇也处在丹江口库区,近年来持续治理水土流失,打造造林绿化与水质保护、精准扶贫、旅游开发、产业发展、石漠化治理相结合的环库区绿化示范工程,根据各地特点,在沿线两侧荒山培植经济林、采摘园。马蹬镇镇长周玉山说,如今当地的绿水青山不仅变成了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还探索出了短、中、长线相结合的扶贫路子。短线就是以中药材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中线我们就是发展林果,软籽石榴、核桃和杏李为主的中线;长线,我们就是发展旅游业,我们农民可以一部分在景区里务工,一部分开办农家乐,我们这里农家乐大概有一百多家,过去我们马蹬镇人均收入大概才3000多元,现在已经达到6000多元。

三年来,河南持续加强污染源整治,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探索生态转型发展的新运作模式,实现了北调水质长期稳定达标。

河南省划定了1595平方公里的丹江口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3054平方公里的总干渠两侧水源保护区。为保一库清水,先后关停并转涉污企业1000多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构建新型生态工业体系、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在汇水区县市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整体委托的模式交付企业运营;构建生态屏障,丹江口库区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

加大常态化管理,从村民小组开始都建立有巡查队伍,全市总共有8200多人的巡查队伍,坚持日常的巡查和定期的会商相结合。南阳市南水北调办副主任齐声波说,我们还跟运行管理单位建立些沟通信息共享制度,定期地进行会商,信息沟通。

这场持续多年的生态转型战效果持续显现,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环境监测应急中心监测科负责人介绍,通水以来每月都会对库区及汇入河流断面等20个点位进行采样监测,结果显示,丹江水水质稳定保持在类及以上标准,多项指标达到类或逐渐接近类标准。

项目常规的项目的话是二十四项;枯水期和丰水期对库区的点位进行109项检测因子。水质的状况就是长期维持在二类及以上标准,就是饮用水源地的标准。这名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来源:河南新闻广播 20171117日 记者 朱圣宇

 

编辑:

版权所有@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万通街72号

邮编:450000    电话:0371-69156622    邮箱:hnnsbd@163.com    网站浏览量:

豫ICP备19039894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424号    技术支持: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