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媒体关注
构建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水网——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水北调事业发展纪实
时间:2017-10-24   来源:综合处   浏览量:

构建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水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水北调事业发展纪实

2017-10-21 信语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跨区域调配水资源、缓解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战略性设施,是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示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的建成通水,向中国乃至全世界展示了一个伟大国家的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决胜阶段。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从全面建设到运行通水,如期实现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建设目标,在保障受水区居民生活用水,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库区和沿线治污环保,应急抗旱排涝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社会、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运筹帷幄,积极实施这项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战略工程,推动南水北调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北方地区可持续发展,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光荣梦想,不断夯实水资源之基。

 

构筑中华大水网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华北地区上规模的21条河流,90%已经渐渐消失。地表没水用地下,华北平原每年超采地下水60多亿立方米。长期超采,地面沉降、河流干涸等生态危机接踵而至,发展付出的代价沉重。

经过50年规划论证、10多年建设,20131115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习近平对此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南水北调工程是事关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希望总结经验,加强管理,再接再厉,确保工程运行平稳、水质稳定达标,优质高效完成后续工程任务,促进科学发展,造福人民群众。

201412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习近平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成果来之不易。对工程建设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向全体建设者和为工程建设作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慰问。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相继建成通水,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构建起东西互济、南北调配的中华大水网,融入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东线工程已经完成四个调水年度的通水任务,中线工程连续三年不间断地供水,经受住了各种工况的考验。南水北调工程的质量是可靠的,运行是安全的。

五年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过大运河连接起江苏、安徽、山东三省,实现了稳定调水,做到了旱能保,涝能排。

东线工程的建成,完善了江苏省原有江水北调工程体系,增强了受水区的供水保障能力,提高了扬州、淮安、徐州等750个区县共计450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保证率。特别是山东省骨干水利工程与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形成互联互通的T型水网体系,实现了长江水、黄河水、本地水的联合调度、优化配置。

五年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调来了生命水,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紧张局面。

南水北调工程已带动北京市形成一纵一环水网工程,连通了地表水、外调水、地下水和各大水厂,形成三水联调、环向输水、放射供水、高效用水的首都供水安全保障格局。

天津市形成了引江引滦相互连接、联合调度、互为补充、统筹运用的城市供水体系,形成了一横一纵、引滦引江双水源保障的新供水格局。

河南省依托南水北调构建了长约1000公里蓝色大动脉,纵贯南北,连接起一纵四横的水网体系。

中线工程与河北省廊涿、保沧、石津、邢清四条大型输水干渠形成一纵四横水资源格局,构建起冀南可靠的供水网络体系。

 

南水北调中线沙河渡槽

南水北调工程的兴建对华北的经济环境、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都将带来巨大的改善,并带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与稳定。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如是说。

 

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建设中华大水网,是中国共产党谋定大事、践行执政为民的气魄和智慧,是决胜全面小康、向中国梦进发的基石和保障。

   

成为北方人民生命线

习近平曾指出,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希望继续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加强运行管理,深化水质保护,强抓节约用水,保障移民发展,做好后续工程筹划,使之不断造福民族、造福人民。

保障北方用水、缓解水资源短缺,是南水北调事业的清晰指向。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为北方地区提供了新的水资源通道。而且,南水北调工程效益远好于预期!

根据中央批复的总体规划,南水北调工程为受水区各城市的补充水源。受水区覆盖北京、天津及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省的33个地级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亿人。

中线工程自通水以来,已成为北京、天津等多地的主力水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累计调水超过100亿立方米,沿线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四省市5310万人喝上南水北调水,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和改善。

20147月,河南省平顶山市遭受建市以来最为严重的旱灾,用于城市居民供水的白龟山水库见底。危急时刻,中线工程紧急抗旱调水。平顶山市委书记陈建生感叹:“南水北调送来救命水啊!”

在北京,南水北调水占城区日供水量的73%,全市人均水资源量由原来的100立方米提升至150立方米,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由1.0提升至1.2,平原区地下水埋深比2016年同期回升0.36米。密云水库蓄水量由通水前不足8亿立方米,稳步增长超过19亿立方米,大幅增加了首都水安全战略储备。

在天津,14个行政区居民都喝上南水,从单一“引滦”水源变双水源保障,供水保证率大大提高。南水置换地下水,天津地下水位回升17厘米,改变了农业、环境用水“靠天吃饭”的局面。

在河南,郑州、新乡、焦作、安阳、周口等11个省辖市全部通水,1800万人喝上南水,夏季用水高峰期群众再不用半夜接水了。

在河北,石家庄、廊坊、保定、沧州等7个城市1510万人受益,特别是黑龙港地区的400万人告别了高氟水、苦咸水,居民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东线一期工程自调水以来,累计调水19.9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山东省缺水局面,尤其是保证了2017年胶东大旱供水需求,确保了青岛、烟台等城市的用水安全,确保了济南泉水的持续喷涌。山东省受益人口超过4000万人,极大缓解了胶东半岛等地水资源短缺状况

江苏省利用南水北调工程为淮北地区抗旱调水27.6亿立方米,为里下河和宝应湖地区排涝抽水1.79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东线江都水利枢纽

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国家水资源空间均衡的战略措施,可望彻底改变华北地区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害物质地下水的状况,改善黄淮海平原地区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对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和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如此评价。

   

注入发展新动力

 

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会不会成污水北调?”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之初,这样的质疑不断。

东线南四湖主要入湖53条河流,过去几乎全是劣Ⅴ类水。要让鱼虾绝迹的“死湖”变清,被称为“流域治污第一难”。连业内专家也不看好,对此忧心忡忡。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护也存在众多的困难和挑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南水北调沿线有关省市及中央有关部门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努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不断把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推向新高度。

 “先治污后通水”,水质达标成了沿线各地“硬约束”。江苏省融节水、治污、生态为一体,关停沿线化工企业800多家。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实施最严格地方性标准,取消行业排放“特权”,建立了治理、截污、导流、回用、整治一体化治污体系;主要污染物入河总量比规划前减少85%以上,提前实现了输水干线水质全部达标的承诺,并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沿线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有专家坦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开工建设,使山东省沿线治污提前了15年。江苏、山东两省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南水北调东线实际的治污道路,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解决治污难题提供了样本。东线工程治污的成功,还辐射带动了国家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

为保护中线丹江口“一库清水”,国务院先后批复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北京和天津分别实施对口支援湖北、河南和陕西“十二五”“十三五”规划,通过规划实施,建成了大批工业点源污染治理、污水垃圾处理、水土流失治理等项目,促进生态隔离带建设,基本实现了水源区县级及库周重点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全覆盖,使入库河流水质改善明显,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不断增强。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丹江口水库及陶岔取水口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水质以上。

汩汩清水是最好的见证:东线干线水质全部达到Ⅲ类,中线源头水质连续保持Ⅱ类以上。南水北调工程成为流域治污的典范。

前不久,山东省微山县摄影爱好者张磊在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拍到了“鸟中熊猫”震旦鸦雀。这种被列入国际鸟类红皮书的小精灵,对水质要求非常高。张磊拍了30多年鸟,他惊喜地说,这样美妙的画面曾经出现在他的童年记忆里,已经难得一见。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使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北方大中城市基本摆脱缺水制约,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了机会和空间。有力促进节水工作的开展,带动发展高效节水行业,淘汰限制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各地大力推广工农业节水技术,逐步限制、淘汰高耗水、高污染的建设项目,实行区域内用水总量控制,加强用水定额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此外,南水北调工程实行两部制水价,且按成本核定水价,有力推动受水区水价改革,以此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南水北调中线正定高铁并行段渠道

据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天津、北京等地综合用水效率和工业用水效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中万美元GDP用水量在100立方米左右,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和城镇管网漏损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节水优先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建设移民新家园

水库移民,世界公认的社会难题。

40多万移民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考验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魄力与执政智慧。

2015年新年之际,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他指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沿线40多万人移民搬迁,为这个工程作出了无私奉献,我们要向他们表示敬意,希望他们在新的家园生活幸福。

习近平殷殷期望,使湖北、河南两省及南水北调人倍感欣慰,倍感骄傲,也增添了信心和动力。南水北调有关单位以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为指引,加大对移民生产生活的帮扶支持力度,确保移民群众安居乐业,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长治久安。

五年来,湖北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带动、移民主体、产业支撑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移民村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促进移民增收致富。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引进龙头企业55家,吸纳8531名移民就近务工,流转移民土地10.59万亩,带动周边移民就业增收。组建各类移民专业合作组织158家,吸纳9118户移民加盟经营,培育致富带头人556名,辐射吸引1.73万户移民参与发展。推动库区产业转型发展,实施郧阳区柳坡镇产业转型试点,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年来,河南省实施“强村富民”战略,确立了“一村一品”、普惠制帮扶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工作思路,实行“扶持资金项目化,项目资产集体化,集体收益全民化”,整合各类资金以集体资产的形式投向生产项目,壮大集体经济。丹江口库区208个移民村共投入生产发展资金23.7亿元,已建、在建生产发展项目近800个,移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开展了南水北调美丽移民村建设,按照“五美”标准在610县移民村先行试点,致力打造“宜居、宜业、秀美”的美丽移民村。还探索建立了移民村社会治理创新模式,形成“两委”主导、“三会”协调、社会组织参与、法治保障的新型移民村社会治理格局。

 

统计显示,丹江口库区移民平均收入,从搬迁前的约3000元,提高到2016年的9000元以上,增长了200%

 

 

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

中国有世界上最优秀的移民政策,收到了最好的效果。丹江口库区移民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这项奇迹只有在中国才能出现,其他国家都应向中国学习。世界银行原社会政策与社会学高级顾问迈克尔.M.塞尼(MichaelM.Cernea)如是说。

正如习近平所说,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南水北调事业的不断推进,南水北调工程的经济、社会、生态、减灾等综合效益的持续发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战略支撑。以南水北调为骨干的中国大水网,协奏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壮丽乐章。

 

南水北调,利国利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南水北调系统正在深入推进南水北调各项工作,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益,不断造福民族、造福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编辑:

版权所有@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万通街72号

邮编:450000    电话:0371-69156622    邮箱:hnnsbd@163.com    网站浏览量:

豫ICP备19039894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424号    技术支持: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