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媒体关注
河南日报:水天一色任翱翔
时间:2014-10-16   来源:河南日报   浏览量:

水天一色任翱翔

——南水北调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段建设纪实

 

丹江水润港区

碧水流淌干渠

施工人员加班加点

桥梁横架干渠两岸

施工现场一派繁忙

 

   

承载河南发展梦想的航空港

南水北调干渠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郑州航空港区)“相遇”时,如同温柔的臂弯,轻轻地环抱,亲昵,动人。

作为世纪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在郑州航空港区穿流28.2公里,约占干渠郑州段的五分之一,为所流经辖区内干渠长度之最;通水后,郑州年受水总量5.4亿立方米,其中航空港区占9400万立方米,受水量也为各受水区辖区之最。

郑州航空港区是中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是郑州市朝着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国际化陆港城市、国际性的综合物流区、高端制造业基地和服务业基地方向发展的主要载体。

承载河南“飞翔之梦”的郑州航空港区,发展需要可靠而丰富的水资源,南水北调恰当其时,如巨人的臂膀承负起圆梦重任。

如今,碧水静卧,蓝天浩渺,水天一色间,倒映出的是港区南水北调建设者挥汗如雨的奋战身影,更是港区未来繁荣发展、河南展翅高飞的美好愿景!

本报记者李林

本报通讯员刘二磊 赵原亮

南水北调干渠中线一期工程在郑州航空港区段长约28.2公里,工程永久占地约6000亩、临时性占地4000亩,规划建设桥梁45座(其中港区自筹资金建设18座)、倒虹吸10座,尾水渠1个,渡槽2个,分水口门1个,下穿廊道2个,节制闸2个。2013年年底,总干渠渠道及各类交叉建筑物工程全部完工,已投入使用并发挥效益。

根据工程规划,该区第一水厂、第二水厂的水源都利用有南水北调受水配额,分配水量为9400万立方米/年,日均供水26万吨,总干渠小河刘分水口门至两个水厂输水管道长约10公里,工程建设占地近千亩,其中至第一水厂输水管道长5.99公里,至第二水厂输水管道长3.88公里。此外分水口门至中牟县水厂输水管道途经该区长约11公里、占用土地680亩。截至目前,第一水厂一期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期工程正在建设,预计10月底完工,可用上南水北调水;第二水厂正在规划建设之中。

高瞻远瞩战略决策确保长远发展

20133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这是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规划提出,郑州航空港区的战略定位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未来到2025年,郑州航空港区将建设成为航空货邮吞吐量约300万吨、航空关联高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0亿元、与国际全面接轨进出口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大枢纽”、“大产业”、“大都市”格局。

根据《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到2020年需日供水量33万立方米,年需总量12045万立方米,而目前该区供水仅有黄河水一个水源,且区内没有大的河流,送水能力仅为10万立方米/日,供求矛盾突出。

如何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河南展翅高飞的宏大梦想?郑州航空港区的决策与管理者们在深刻思索。

郑州市委副书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胡荃,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主任张延明多次强调水资源对区域长期发展的重要性,统筹谋划,高瞻远瞩,积极争取水源。经多方协调,郑州航空港区分配水量达到9400万立方米/年,将有效缓解区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与此同时,为加快发展,提升城市功能,郑州航空港区投资25亿元修建了18座跨南水北调总干渠桥梁建设、投资近1亿元修建了穿越南水北调总干渠的综合廊道。为确保工程项目优质高效地推进,分管辖区南水北调工作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法建强副主任,强力实施周例会、月讲评制度,并多次赶赴施工地点,现场办公解决疑难问题。

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还根据“三区两廊”总体规划,结合实际情况,实施“双赢双驱动”战略,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规划设计,拟投资近100亿元在南水北调总干渠两侧200米范围内,高标准建设南水北调带状公园,全面打造“生态、宜居、科技、智慧”航空城,并长远地保护南水北调水质,确保一渠清水送京津。

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勇挑建设重任

秋高气爽,阔步于郑州航空港区南水北调渠岸旁,微风轻抚,碧绿的渠水一路欢歌,如同赞叹建设者们的无私付出与伟大奉献。

时针回转至2012年的428日,为确保南水北调干渠的顺利施工和渠岸两侧居民正常的出行,郑州航空港区对18座桥梁集中开工。

“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紧张的气氛几乎令人窒息,大家伙都卯足干劲儿,准备拼一场!”航空港区规划与省国土资源局局长荆姣回忆起当时的一幕,禁不住感慨万千。

2011年,郑州航空港区以自筹资金25.13亿元的自建方式取得了审批。18座跨南水北调总干渠桥梁均按城市主干路桥梁设计,其中4座属于变更桥梁项目,总投资2.13亿元;14座属于新增桥梁,总投资23亿元,最宽处达到80米,最大跨径120米。

18座跨渠大桥是在南水北调主干渠规划完成之后新增申报建设项目,2012年初通过国家南水北调办公室审批,开工建设之时和南水北调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主干渠同时施工,这也为跨渠大桥的建设提出了挑战。”航空港区南水北调办主任靳绍辉介绍,由于工期紧张,工作人员恨不得“住”在施工现场,每天近20小时开展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检测等各项工作,忙的脚不粘地。

南水北调办公室综合科科长刘二磊,一到港区就从事南水北调工作,在总干渠征迁安置工作中,不怕困难、不怕酷暑炎热,与基层干部一道搞征迁,在工作紧、任务重时,连续一个月不回家,宣传政策、核算资金,号称工作狂、“拼命三郎”。

银河办事处主任助理翟彦岭,作为办事处具体负责人,年过五旬,身体不好,有糖尿病、高血压,经常带着药片工作在一线,顶烈日冒酷暑,深入到每个农副业户及拆迁户家中,逐家逐户做工作,动之以情地讲大局、讲道理,苦口婆心地讲政策、讲法律,动员他们及时搬迁。

南水北调办副主任石明伦及工作人员周海阔、赵原亮面对因强夯影响阻工的群众,在施工工地一待就是一整天,不厌其烦地做政策解释工作,现场协调解决问题,累的声音嘶哑。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20139月,18座桥梁主体工程全部完工,达到通车标准。如今,18道飞虹成功在通水前跨越了南水北调主干渠,等待着与航空港四通八达的干线道路连接。按照郑州市政府的要求,18座跨南水北调总干渠桥梁景观设计要做到“一桥一景,彰显出航空大都市的特点和特色”。

助力经济发展成就航空飞翔之梦

每年9400万立方米的供水量,在源源不断丹江水滋养下,郑州航空港区,前景美好,胜券在握。

南水北调引入后,郑州航空港区将发生诸多改变:

 ——水资源短缺状况得到改善。根据工程规划,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该区分配水量为9400万立方米/年,将改善区域饮用水质量,有效解决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改善了实验区生态环境。工程建成通水后,将减少地下水源超采,建立科学、严格、高效的城市供水管理制度,能逐步减少地质灾害和环境灾害的发生。供水后,实验区空气质量将得到改善,用水矛盾缓解,生态用水会相应增加,水流的自净功能会有所恢复和增强,沿线植被状况会有所修复,用于绿化、营造水体、清污等环境建设和治理的水源会相应增加,实验区生态环境将得到改善。同时,根据《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20132017)》,南水北调总干渠两侧将营造高标准防护林带和农田林网,防止污染,保护水质安全,建成集景观效应、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生态走廊,将进一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提升了实验区品位。南水北调总干渠工程、18座跨南水北调总干渠桥梁工程、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南水北调运河生态防护绿廊项目等一大批南水北调相关工程的建设,拉大了实验区城市框架,扩大了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强化了市政配套能力,畅通了实验区内部联系,为全区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同时,带动了实验区生态水系、生态廊道与绿地公园的建设,提升了实验区城市形象,优化了实验区生态环境,改善了实验区居住环境,为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绿色、低碳的航空大都市奠定了基础。

——加快区域城市化进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加快港区城市化进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能够使区域有相对充足可靠的水源。同时,带动周边区域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从而加快该区域的城市建设和全面发展。

  程道杰 徐建勋

  王文齐

    张焱莉

   

 

 

来源:河南日报 20141016日 记者  李林 通讯员 刘二磊 赵原亮

 

编辑:

版权所有@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万通街72号

邮编:450000    电话:0371-69156622    邮箱:hnnsbd@163.com    网站浏览量:

豫ICP备19039894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424号    技术支持: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