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媒体关注
河南日报农村版:南水北调建设者工地奋战过“五一”
时间:2014-05-06   来源:河南省南水北调网   浏览量:

南水北调建设者工地奋战过“五一”

    图为郑州市配套工程22号线路密垌泵站施工现场。该泵站是河南省规模最大的下沉式泵站,设计储水量1000多立方米,沉井直径26米,总重量1万多吨,最大下沉深度达27.17米。

    □本报记者中原三农网记者赵川通讯员鲁肃文/图

    为了今年汛后郑州市700多万居民与京津人民一起吃上丹江水,1000多名建设者挥汗如雨,日夜奋战在107公里的郑州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工地上。“五一”期间,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深入施工一线,感受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在郑州市南阳桥下,记者看到配套工程23号线7标穿越北环路施工现场,在一个巨大的竖井里,建设者穿着劳动装,头戴安全帽,阳光照在他们黝黑的脸上,晶莹的汗珠细密流淌。他们用液压千斤顶正在将距地面10米深的预制管道缓缓地向预先掘好的洞内顶进。据项目经理何磊焕介绍,该标段全部采取顶进施工,总长4.8公里。为加快工程进度,他们加大投入,挖掘14个竖井,尽量多开作业面,采用“泥水平衡”法同时顶进施工。最长的两井之间顶进距离为700米,其规模和难度在省内工程施工中极为罕见。目前,已有一个竖井建成并开始顶进,每天顶进达30米。预计全部竖井建成后,施工效率将大大提高,6月底前可全部完成顶进施工任务。

    5月阳光灿烂,鲜花怒放。记者行进在南四环配套工程穿尖岗、西四环路长长的隧洞里,灯光昏暗,空气浑浊,机器轰鸣。河南水利建筑工程公司年轻的建设者,或专注测量,或驾驶机车,或奋力挖掘,他们的汗水伴着泥水,模糊了青春的脸庞。他们要赶在8月底前挖出1600多米长、直径3.7米的隧洞,让丹江水从此穿过。隧洞由于设计直径小,作业面狭小,大型盾构机无法使用,只能使用小型挖掘机配合人工掘进。并且由于此地为沙性土质,隧洞距地面20米,如果防护不到位,很容易出现塌方。为此,他们每挖掘1.8米,便进行钢筋支护和混凝土喷浆,之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由于程序复杂,他们在人员三班倒、机械不停工的情况下,每天掘进长度只有5米。而对于1600多米长的隧洞、8月底前要完工的目标来讲,这样的速度显然不行。“为创新掘进方法,市建管局、项目技术人员一起进行研究,结合穿越北环顶进施工中的‘泥水平衡’法,大胆提出了新设备的创新设计方案,并提交生产厂家,目前厂家正进行新设备的研制,预计5月上旬可投入使用,届时,将大大提高施工效率,今年8月底前完成施工任务有保证。”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

    郑州市配套工程建管局副局长张立强说,郑州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共分7个分水口门、18条管线,管道总长度107公里。目前,采取人停机不停连续作业,抢抓工程进度,严格控制质量,确保在8月底前全部完成配套工程建设任务。(河南日报农村版2014年5月6日二版

 

编辑:

版权所有@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万通街72号

邮编:450000    电话:0371-69156622    邮箱:hnnsbd@163.com    网站浏览量:

豫ICP备19039894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424号    技术支持: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