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媒体关注
渤海早报:本报记者零距离探秘最宏大穿越大江大河水利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贯通
时间:2013-01-02   来源:河南省南水北调网   浏览量:

渤海早报:本报记者零距离探秘最宏大穿越大江大河水利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贯通

 

本报河南焦作电 (首席记者邵隽)走下高达近30米的竖井,穿行在幽深的输水隧洞之中,世界第5大长河黄河就正从记者头顶奔腾而过。1223日,“生命运河探源”采访团抵达整个南水北调中线最具挑战性的“咽喉”工程——穿黄工程,这也是人类历史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的水利工程。经过八年奋战,隧洞已全线贯通,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内部扫尾工作。

穿黄工程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黄河上游约30公里处,地处荥阳与温县境内,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关键控制性项目,线路总长19.3公里。其任务是将中线调水从黄河南岸输送到黄河北岸,之后向黄河以北地区供水。

清水北上不犯黄河,横跨我国中原的黄河是必须迈过的考验。昨天下午,记者抵达穿黄工程施工现场,穿黄工程中最引人瞩目的也是难度最大的就是穿黄隧洞,工程采用双洞平行布置,单洞长4.25公里。

为了在黄河下挖出一条“水路”,我国第一次采用了泥水平衡盾构机进行水工隧道的掘进施工。现场工程人员韦国虎告诉记者,人们以前熟悉的是盾构机在城市中为建设地铁开辟道路,但是那样的盾构机要小得多,直径只有6.3米,仅在地平面以下20-30米间作业。而穿黄工程的盾构机要掘洞的直径达9米,在水平面下约50米处作业,距离黄河河底还有20多米距离,“也就是说黄河再咆哮也冲不到隧道。”

但在盾构机的前进过程中,遇到了黄河河底复杂的地质状况,为此,盾构机需要时常更换不同的刀片破土破石,全程总共换了十几次的刀片。而在穿黄工程项目之一退水洞的建设中,工程人员更是要面对“凶猛的”黄土状粉质壤土,这种黄河地区特有的土质,本来是正常的黄土,但在遇到地下渗水的情况后,则会泥化阻碍施工,“退水洞是为将挖隧洞的水排出去,每次土壤遇水泥化的时间在46个小时,每个施工段的作业时间都要和大自然争分夺秒。”

昨天下午,记者亲身沿2号竖井的转梯走入穿黄隧洞,由南向北亲身感受今后这一泓清水的“足迹”。隧洞内径达7.9米,现已全线贯通。为确保滴水不漏,隧洞内采用内衬外衬两层施工。

作为整个南水北调中线的“咽喉”工程,该项目施工最早,完工最晚。从2005年开工以来,许多普通的建设者已经在黄河下奋战了整整8年。

来自宁夏的项目副经理王吉成本人在黄河南岸施工,他的妻子就在黄河北岸边当会计,只有近5公里的直线距离,但是这些年来,他们夫妻一个月里最多也只能见一两面。

穿黄工程盾构隧洞全线贯通后,王吉成想到了一件最浪漫的事,他骑上自行车带着妻子,在隧洞中穿越黄河,他高兴地说:“老婆,这个经历此生绝无仅有啊,等到2014年,就是一江清水穿越黄河了。”

 

编辑:

版权所有@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万通街72号

邮编:450000    电话:0371-69156622    邮箱:hnnsbd@163.com    网站浏览量:

豫ICP备19039894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424号    技术支持: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