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媒体关注
河南日报农村版:“80后”三伏天挥汗中线工程
时间:2012-09-25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浏览量:

河南日报农村版:“80后”三伏天挥汗中线工程

 

  本报记者 赵川

开栏的话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渠首到北京市团城湖一共1277公里,河南境内为731公里。我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主战场。既有渠道工程,又有水源工程、渠首工程和配套工程,工程建设的实施难度前所未有。目前,河南段已经全线进入建设高峰,各项工作进展总体顺利,质量安全始终受控。根据计划,南水北调中线主体工程将于今年底完工。

正是三伏天,记者深入工程施工现场,记录建设者们的激情与梦想、辛勤与汗水……

723日,最高气温37摄氏度,闷热。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记者站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河南新乡市卫辉段第三标段宽阔的渠道旁,只见渠底作业面上的工人正在浇注混凝土。这是中国水利水电十五局承建的5.1公里标段。项目部副经理李晓峰说:“标段内共有各种建筑物10座,大型桥梁5座,2座倒虹吸,1个左排渠。合同金额2.66亿元,主体工程今年1130日完工。”

看着宽阔平整的渠坡,光洁如镜的渠底,记者由衷地发出了赞叹,真了不起!不久清澈的丹江水就要从这渠道流向北京。而渠道的建设者都是“80后”,团队平均年龄27岁。

“我们段党员带头,分片分区管理,制订劳动竞赛方案,签订目标合同书,动员大家参与劳动竞赛。”项目部年轻的党支部副书记苗刚兴奋地说,“在去年和今年,河南南水北调办开展的劳动竞赛中,我们标段有40个项目获得第一名。”

取得骄人的成绩,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征地问题,开工较晚,为赶进度,标段23名党员和60名员工,成立了土方回填突击队和混凝土施工突击队,400多名职工,“52”、“白加黑”,拼搏奋战。

2010818日突降大雨。雨水从沧河到虹吸涌进20米深的渠道里,几百万元的电焊机、六七百万元的钢模台车如果不及时抢救出来,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耽误施工进度。在这紧急关头,苗刚、李晓峰现场指挥,开启20台水泵日夜抽水。全段20多名党员带头和全段员工连续作战两天两夜,不但保住了施工机械和物资,而且及时恢复了施工。

提起这次惊心动魄的雨中抢险,青年技术员王占西说:“一晚上渠道里的水就齐腰深,大家连轴转,两天没合眼。”   

“那场暴雨后我就写了入党申请书,我现在是预备党员。从2009年到现在已经有11名青年入党。”王占西自豪地说。

孰不知, 这个晒得黝黑、挺激进的年轻人,曾经一度情绪低落。王占西2009年大学一毕业就分到三标段参加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作为技术员他每天指导几十名民工进行施工作业。从大学校园到这风吹日晒的野外露天施工,与他五彩的梦想相去甚远。

为了让这些年轻人在高强度的工作之余,生活更丰富多彩,项目部把营地建设得跟家一样,满院红花绿草,无线网络全覆盖。发动大家办板报,写体会、写感言、写建议。还经常组织文艺演出,邀请附近的村民参加。苗刚说,当地群众很支持工程建设,他们现在的一条生产路就是村里的路。村里建文化广场、拉粮食的路不好走,他们就把混凝土送过去帮助铺好。

2012年施工点多面广难度大,无论是管理还是技术、质量都要更上一层楼。李晓峰说,项目部成立了夜校,请总工、总监讲课,工人师傅传授施工技巧,刚毕业的大学生也可以上台和大家交流心得体会。

为保证施工进度,当前,三标段有430人参与施工,分两班倒,30多套施工机械设备24小时运转。

 

 

相关链接:http://newpaper.dahe.cn/hnrbncb/html/2012-08/07/content_761078.htm?div=-1

编辑:

版权所有@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万通街72号

邮编:450000    电话:0371-69156622    邮箱:hnnsbd@163.com    网站浏览量:

豫ICP备19039894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424号    技术支持: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