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媒体关注
新华社:丹江携诗去 滚滚移民情——河南省农村信用社服务移民迁安工作纪实
时间:2011-08-25   来源:新华网   浏览量:

新华社:丹江携诗去  滚滚移民情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服务移民迁安工作纪实

 

 

新华网北京824日电(姚润丰、刘同伟、罗豪)“美丽丹江一线牵,北京淅川心相连。”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把淅川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县与首都北京紧紧联系在一起。浩瀚的丹江,以其漫江流韵滋润着京津大地,吸引着八方来客。

截至今年8月底,河南省丹江口库区16.2万移民全部告别库区,为丹江口库区腾出库容,这标志着河南省移民工作将彻底结束。为了确保一池清水送京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淅川移民涉及11个乡镇,168个村,1312个组,加上线上留置的3.5万人,总动迁移民约20万人。这是中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大的移民,河南省更是集全省之力,组织有序,措施得力,实现了和谐搬迁。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系统更是充分利用本系统的优势,配合、支持移民工作,并以实际行动参加到移民搬迁的攻坚战中,为实现全省移民和谐搬迁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处于移民前沿的淅川县农村信用联社更是时刻把移民的冷暖挂在心上,把崇高的使命扛在肩上,两年时间里,圆满完成实现分包村4184人、1087户顺利搬迁和10万移民的金融服务任务,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国家大考中,淅川县农村信用社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建党90周年送上一份厚礼。

金燕卡,存进的是信合人对移民的责任和深情

2011630日,也就是建党90周年的前一天,在淅川农信社帮扶队员的全程护送下,淅川县仓房镇仓房村110405人顺利到达安置地新乡辉县常村镇移民新村。这标志着淅川县信用联社分包4184人、1087户全部顺利搬迁,完成了政府交办的硬性任务。

移民们在搬进新居的同时,他们每户当家人裤兜里都揣有一张信用联社的金燕卡,他们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支取现金。这只是 110张,在两年时间里,淅川县信用联社共为移民办理“金燕卡” 11000 多张,对94125.6亿元存款新增加密码,实现全省通存通兑。既免除了移民携带现金不安全之苦,又帮助移民规避了利息损失。这些简单的数字背后是淅川县信用联社全体职工付出的努力和心血。

“确保淅川县20万移民的资金安全并为他们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是我们信用联社应尽的本职工作,对于全县移民工作来说更是一项政治任务,”淅川县信用联社主任韩秀田说:“我们必须对这项工作有清醒的认识,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抓好抓细,这是信用联社服务移民工作的中心工作。”

淅川移民规模远远超过三峡工程的移民搬迁,搬迁移民最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服务,农信社是否能满足移民的金融服务需求?带着这些问题,河南省农村信用社和南阳市农村信用社领导多次到淅川进行专题调研,深入到滔河、仓房等乡镇的移民搬迁村,详细了解移民搬迁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以及县域金融服务情况。调研结果让人担忧又欣慰,担忧的是,库区金融服务“势单力薄”,全县金融机构中只有农信社和邮储银行在基层有服务网点,而要承担的是移民在全县近 10 多亿上万笔存款的存取、转存,上万笔存款的加密,数亿元移民补助款的取转,以及移民在农信社的退股等等。而邮储银行成立较晚,16.2万人的金融服务大部分压在农信社身上;欣慰的是,身处一线的淅川县农村信用社不等不靠,对金融服务充满信心,毅然承担起这份艰巨而又光荣的历史使命。

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省、市农村信用社领导对农信社支持移民搬迁提出明确要求,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上来,统一到“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任务上来,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全力以赴打赢移民安置这场硬仗。并对移民金融服务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对移民服务职能进行准确定位,一是结合行业特点,各乡镇信用社充分发挥金融服务站和背包银行的作用,做好对搬迁移民金融知识宣传和金融服务;二是积极宣传移民政策,做好移民的矛盾化解;三是走村入户帮助移民排忧解难,做好搬迁移民的帮扶工作。淅川农信社迅速成立了移民迁安领导小组,制定了移民金融宣传方案和支持移民搬迁金融服务工作意见。抽调了包括 1 名副主任在内的 4 名同志驻村开展工作,抽调 20 名队员成立帮扶队,明确了驻村和帮扶队员职责,投入到紧张的移民搬迁服务工作中。

丹江口库区大规模移民动迁涉及淅川县11个乡镇16.2万人,移民群众居住较为分散。为了减轻移民群众存取款负担,移民乡镇信用社大胆尝试,大胆实践,创新服务,依托原来的便民服务站成立了移民金融服务站,开展金融服务工作。自 2009 年移民试点工作开展到现在,服务站已达到36个,遍及11个移民乡镇36个移民大自然村,共现场办理金融业务3200多笔7800余万元,深受移民群众的好评。目前,以便民工作站为依托的金融服务,已在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乡村全面铺开。各乡镇信用社同时开通背包银行,提供上门服务,在第一时间将移民存款送到移民手中。

“我们搬迁后,这存款咋办呢,带在身上不安全,还麻烦,能不能帮我们想个法子,拿着折子在迁入地信用社取款……”,“钱没到期,现在取出来利息损失就大了!”针对这些搬迁移民们最关心最实际的问题,淅川县信用联社迅速召开班子会议,向省信用社科技中心汇报,对移民未到期存款增加存款密码,到期后在移民所在地信用社支取的办法。同时鼓励移民将存款存入“金燕卡”,到搬迁地取款。至目前已办理“金燕卡”11000多张,对94125.6亿元存款新增加密码,实现全省通存通兑。

有一种亲情叫牵挂,迁入邓州的移民刘章全拉住联社工作人员的手,深情的说,“真没想到,我们走了,你们还在牵挂着我们,真的谢谢你们!”

工作队,用忠诚和奉献奏响移民帮扶之歌

在搞好移民存取款安全工作的同时,淅川县信用联社积极投身到移民帮扶工作中,县农信社成立的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工作队是帮扶的主力军,这个有30多人组成的驻村工作队和帮扶队在全县有“两最”之称,一是全县县直部门规模最大的工作队,二是党员干部最多的工作队,队员全部由党员干部组成。这两支队伍分别承担着移民政策宣传和矛盾化解及移民帮扶任务,两个工作队时而协同,时而“单兵作战”,共同奏响了一曲划时代的移民帮扶之歌。

仓房镇沿江村是县农信社分包村,该村搬迁有“三最”之称,迁入地最远,渡丹江、跨黄河,到太行山下的辉县路程超过600公里;搬迁时间最长,需要3天,用时最少12个小时;村组情况最复杂,矛盾点最多,多数村民都是历经两次搬迁,还有部分移民经历三次搬迁。县农信社驻村工作队承担着110450多人的移民核查和搬迁任务,进村第一天,工作队就给移民朋友送上了联系卡,联系卡上写着县农信社驻村工作组成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以后的 7 天时间里,工作队成员顶风冒雨,忘我工作,走村入户,走访了110户人家,入户率达到100%,召开座谈会3次,个别走访40余人次,对移民的困难和顾虑、呼声和要求做了真实的记录,有效化解了部分移民的隐忧。

分包村李姓移民因移民线上林地面积存在疑问及其他原因拒不搬迁,阻碍了移民动迁工作。此时正值端午小长假,正是人们放松身心、合家团聚的美好时刻,驻村工作队仍然战斗在移民一线,奔波在村镇间的崎岖山路上,通过和乡镇联系协调,最终澄清了一批移民线上林地面积,争取并落实了最好、最高的赔付标准。同时工作队给其家属讲政策,讲道理,还找其亲戚朋友做工作。赤诚融化千层冰。最终李某全家同意搬迁,为沿江村和谐搬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移民服务过程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队员小冯是一个摄影爱好者,细心的他看到村民韩万献老人眷恋故土,有心的他把老人家的房屋、土地以及丹江河照相、摄像,制作成照片、DV送给老人,让故乡的美丽永远定格在老人的心里。老人看着逼真的画面,含着眼泪笑了,原本还怀有抵触情绪的老人,第一个登上搬迁的大客车。

如果说驻村工作队是用心在做工作,帮扶队付出的却是超出常人的体力和耐力,自去年6月份开始,帮扶队先后二十多次深入滔河凌岗村、仓房镇胡坡、张湾、沿江、刘片、马沟等村,进行人力、物力、财力的帮扶,为移民开展护航服务。帮扶队员出现在那里,帮扶队的旗帜就飘扬在那里,猎猎飘扬的旗帜仿佛一大团炽热的火焰燃烧着帮扶队员的心。这些帮扶队员在晚上忙到11点多后,早上三点多就起床,重新赶赴新的帮扶现场,风雨无阻。

今年610日和615日,突发的暴雨使得仓房胡坡村的山路十分泥泞,帮扶队的同志们顶风冒雨,脚踩泥泞,在一线一干就是两个多小时。 629日,是沿江村搬迁的日子,为了这一天安全、和谐、顺利搬迁,农信社帮扶队实行定人包户包车。这天天气酷热,帮扶队的同志们冒着呛鼻的烟尘,踩着凌乱的砖石,装粮食、搬家具、抬摩托,汗水洒进了黄土,衣服上汗渍斑斑,皮肤由红转黑。饿了,就着矿泉水啃几口面包或方便包;困了,就地打个盹;有些不适,就喝几口平日难以下咽的藿香正气水……。他们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再为移民做点事,送好移民最后一程!

在积极为移民帮扶的同时,淅川县农村信用联社还把关爱移民中的困难群体,加大金融救助力度作为服务的重点。逢年过节,县农信社都带着慰问品和慰问金到滔河乡凌岗村和仓房镇沿江等村,看望慰问低保对象和“五保”对象。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淅川农信社的驻村和帮扶队员们用爱心撑起了移民搬迁的一片蓝天,用奉献为移民们提供了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创先争优”的真谛,为淅川经济稳健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淅川县农村信用联社主任韩秀田说:“帮扶移民顺利迁安,起到三赢的效果,一赢是维护了社会稳定,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赢是维护了县域金融大局稳定,在驻村工作队和帮扶队的多方努力下,移民存款留存率达到90%以上,既有效防范了挤兑事件的发生,也为县域经济发展备足了后劲。三赢是业务增加了,16余万移民搬走后,淅川县农村信用联社存款业务不减反升,截至7月底,存款同比增长7亿元。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研读和传承。”

信合人,服务经济建设就是对移民工作的最大支持

“移民工作不仅是淅川县的事情,而是河南省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河南信用联社系统来讲更是一个机遇,一次考验。能否确保移民金融安全就是检验我们的试金石,是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一份答卷,我们必须写好。”河南省农村信用社理事长、党委书记鲁轶认为:“不是我们每一个信合人都能到移民现场为移民服务,但是只要我们发挥本职,坚守岗位,各级信用社把服务全省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抓好,就是对移民工作的最大支持。”

近几年来,河南省农村信用社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积极调整信贷投向,优化信贷结构,加大信贷投入,改善金融服务,着力支持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打造支柱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截至2010年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共向18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2.71亿元,涉农贷款余额2395.86亿元,有力支持了全省的农业产业化进程。

统计显示,截至20113月末,河南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4686.3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157.45亿元,存、贷款市场份额分别为18.55%19.34%,继续保持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县级法人机构盈余面达到97.20%

为了落实这一指导思想,近两年来,淅川县农村信用联社在搞好库区移民金融服务的同时,更是紧紧围绕淅川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经济强县、生态大县、旅游名县”三大战略目标,扎根农村,以服务“三农”为导向,不断拓宽支农服务领域,创新支农服务手段,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双赢的发展之路。截至 20117月底,淅川县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46.41亿元,占淅川县金融机构存款市场份额的47.91%,新增存款余额占全县金融机构新增存款余额 12.30亿元的60.55% ,存款余额及市场份额均居淅川县各家金融机构第一位。各项贷款余额30.33亿元,较年初净增2.34亿元,全县信用社贷款余额占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6.78亿元的66.25% ,新增贷款占淅川县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总量的49.21%,居淅川县各家金融机构第一位。其中,农业贷款余额21.2亿元。淅川农村信用联社,犹如一支美丽的花朵在渠首迎风绽放!

移民走了,但是他们大多的亲人和古交还留在故土,让移民乡镇和移民集中的企业尽快富起来,就可以稳定移民的情趣,使他们再无后顾之忧。淅川县农信联社紧紧围绕新兴农业做文章,把“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示范区、示范点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仅今年前7个月,全县信用社发放小额农户、商户贷款1.2亿元。马蹬镇信用社在金竹河村投入资金280万元,扶植该镇种植花椒2000亩,使这里的花椒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形成上千个花椒种植专业户,人均增收 2000余元。在淅川县农信联社的强力支持下,目前,全县形成了20万亩辣椒、 50万亩花椒、10万亩中药材、5万亩湖桑的绿色产业格局,培育了全省最大的湖桑产业基地和豫鄂陕交界处最大的辣椒产业基地和鲜杂果基地。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县。近年来,淅川县农信社以维护“水源地”生态环境为己任,充分利用信贷杠杆调整产业结构,将信贷资金向“绿色”产业倾斜,重点支持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累计投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及水源区生态保护工程等项目发放贷款1.5亿多元。重点支持的宝春源、丹江湖乳业、荆关富源蚕业、春雨葛业等十余家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看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飞跃发展,实现订单种植6.5万亩。在淅川联社的强力支持下,目前全县的森林覆盖率已由“九五”末的 15 %提高到了现在的32.8%; 750 平方公里的治理区,植被覆盖率也由15%提高到了58%,年减少土壤流失210多万吨。一片绿色簇拥着万顷碧波,恍如人间仙境,良好的生态环境确保了“水源地”水质安全。

丹江携诗去,不尽移民情。八百里丹江在秦岭的巍巍山脉中逶迤而过,挟裹着八百里如画山色和不尽绿意在丹江水库稍作停顿,就沿着一条人工天河一路向北,直奔京津。这一泓清清凉凉的碧波啊,饱含着淅川县数十万移民的奉献和牺牲,也闪烁着河南省信合人的热诚和忠勇。青山不言,地大无声,服务永无止境。河南省农村信用社 6 万职工正在以崭新的服务、火热的激情,投身到“水源地”经济的腾飞和中原崛起的滚滚洪流中……

 

相关链接: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8/24/c_121904552_3.htm

编辑:

版权所有@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万通街72号

邮编:450000    电话:0371-69156622    邮箱:hnnsbd@163.com    网站浏览量:

豫ICP备19039894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424号    技术支持: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