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媒体关注
河南日报:奇迹是怎样创造的——写在丹江口库区首批大规模移民搬迁完毕之际
时间:2010-09-06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浏览量:

奇迹是怎样创造的

——写在丹江口库区首批大规模移民搬迁完毕之际

    94,淅川县盛湾镇河扒村移民奔赴新的家园。 高 帆 摄

本报记者    阙爱民

  本报通讯员  杜斌  本贵  高帆

  94日晨7时,家居丹江岸边83岁的河扒村移民李玉凤,点燃手中的爆竹,在烟雾中最后看一眼老屋,转身和村里的移民一起,踏上了远迁的大客车。

  下午3时,浩浩荡荡的搬迁车队抵达鲁山县移民新村。

  至此,从今年617日开始的丹江口库区首批移民60886人,在不到80天的时间里,全部平安、有序、和谐搬迁。

  情牵家国为调水

  从1958年丹江口水库开建到1976年渠首工程竣工,淅川362平方公里的沃土沉入水底,20.2万人或后撤,或远迁。

  新的世纪,京津大地日益焦渴,南水北调迫在眉睫!2002年,国务院批复《南水北调总体规划》,南水北调正式启动。

  这意味着丹江口大坝将加高到176.6米,意味着淅川将再有13.1万亩良田沉入水下,需动员16.2万人搬迁,占全县人口的四分之一还多。

  为让京津人民尽快喝上丹江水,根据规划,我省决定移民迁安“四年任务、两年完成”。

  “不管任务有多重、时间有多紧,南阳坚决服从大局,确保圆满完成迁安任务。”在南阳市移民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黄兴维的话,掷地有声。

  重托,又一次沉甸甸落到淅川人肩上。

  勇于担当为搬迁

  为早日完成和谐搬迁重任,淅川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移民迁安作为创先争优的主战场。

  大石桥乡党委书记罗建伟、乡长向晓丽,在西岭移民村被群众堵在雨中,整整9个小时,他们没吃一口饭,没喝一口水,不厌其烦地解释和劝导。罗建伟说:“宁可让群众骂一阵子,也不让群众骂一辈子。”

  香花镇是著名的红辣椒集散地,仅投资千万元以上的个体企业就有12家。如今,这里5.4万村民中要迁出2.6万人,几乎占全镇人口的一半,攻坚之难可以想见。

  今年3月,乡党委书记徐虎带领全乡干部一头扎进各村各户,一连几十天没进家门。他和镇长张光东天天说着喊着,嗓子都累得失了音,两人面对面坐着,只能用手机短信交流。面对聚集起来的村民,他含泪说:“我家也是移民,就在今天,我80多岁的老母亲和两个弟弟正在赶往辉县安置点的路上,我深深理解大家的感情,同时也请大家相信,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共产党是不会亏待咱老百姓的!”

  为给移民争取补偿款,淅川县委书记袁耀生马不停蹄带队上北京,下武汉,使移民新村建房标准每平方米提高80元,2003年登记淹没线以下(幼)树的补偿标准每株提高70元……今年,移民群众的补偿款直接增加2.6亿元。

  “以人为本,和谐搬迁”的移民原则,得到了充分体现。

  泪别故土为明天

  尽管对家园难以割舍,尽管有过犹豫、伤感甚至纷争……在今年大搬迁热潮中,有了广大党员干部的“苦口婆心”,有了优厚移民政策的“春风化雨”,绝大多数人还是理解了,感动了,并显示出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境界。

  香花镇移民赵福禄,在水库边开了家饭店,年收入60万元。从“金窝”搬到“穷窝”,老赵想不通。“后来移民干部三番五次登门,苦口婆心劝说。为了北京,俺还有啥说的呢。”他毅然签下搬迁协议。很快,全村移民都签了协议。

  盛湾镇移民王洪汉老人感慨:“俺今年71岁,这辈子搬了三次家。但这一次最高兴,因为越搬越享福!”

  为保障整个大搬迁的顺利进行,淅川县设立了移民指挥中心。在这个高效运转的搬迁工作“司令部”,各个搬迁车队的行踪在GPS定位系统上清晰可见,各个环节有条不紊……

  全县各机关单位派出5000多名党员干部组成帮扶队,为移民装运家具,排忧解难;300名优秀党员编成应急队,迅速处理搬迁中的突发事件;公安、交通、电力、卫生等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

炎炎夏日,单日搬迁量最高达7批次5236人,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库区移民史上,前所未有,创造了“淅川速度”。

相关链接: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10-09/05/content_379132.htm

 

 

编辑:

版权所有@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万通街72号

邮编:450000    电话:0371-69156622    邮箱:hnnsbd@163.com    网站浏览量:

豫ICP备19039894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424号    技术支持: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