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媒体关注
河南日报:为引渠水滚滚来——焦作军分区支援南水北调工程纪实
时间:2010-05-24   来源:河南日报   浏览量:

河南日报:为引渠水滚滚来——焦作军分区支援南水北调工程纪实

引来一渠清水,留下一路动人的歌……焦作军分区在参与南水北调中线征迁工作中,不但按期完成了任务,而且留下一段段爱民佳话。

用热情温暖人心

焦作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穿越中心城区的城市,征迁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焦作市将征迁工作中的“硬骨头”交给了军分区。军分区承担的7个行政村的征迁任务,需动迁城区人口908户、3327人,占城区段征迁安置任务的53.8%

一个以军分区司令员、政委任总指挥长的指挥部迅速成立,解放、山阳、马村、中站四个区的人武部和36个基层武装部也分别成立了征迁工作指挥机构。

作为包村领导,军分区司令员阚辉、政委王继元带头到所包村现场办公。他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张征迁工作的“活地图”,对于分包的每户征迁群众家里的实际情况都烂熟于心。

历时一年多的征迁工作中,焦作军分区所有参与征迁工作的党员干部几乎没有休过一天假,过上一个双休日。

汗水换来了累累成绩:按时完成征迁任务,未发生一起强行拆迁,未发生一例行政诉讼,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未发生一件群体性上访事件。

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

“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遇到事该如何处理就会一目了然。”焦作军分区一位干部说。

东褚王村70多岁的李风枝签完搬迁协议后,儿子突然去世。区人武部及时为老人申请了低保,派人每天轮换背老人上下楼看病,并发动20多名志愿者到医院陪护。

马村区水采社区征迁户孙振兰由于意外事故,造成腿部粉碎性骨折,区人武部组织官兵和马村街道办事处人员为他捐款18000元,还帮助他下岗在家的妻子办起了“便民超市”。

一个个真情为民、真心助民的爱心故事,如阵阵春风拂过群众的心坎,搬迁工作也在无障碍中顺利进行。

不仅要做好“搬”的工作,更要尽力解决好群众搬迁之后“富”的问题。军分区在分包的东王褚村安置小区建设中,专门协调市有关部门为村里规划建设了13600平方米的门面房和7200平方米的地下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以及两栋共30000平方米的高层商用住房,确保了搬迁户失地后的生活来源。

征迁工作中,军分区先后协调相关单位,采取个人捐助、单位筹措等办法救助了38个贫困家庭,动员169户富裕居民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协调政府职能部门为征迁户提供6次就业培训和1038个就业岗位,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征迁户的生活保障和致富发展问题。

给群众树个标杆

面对情况复杂的征迁工作,焦作军分区党委提出了“现役干部做表率,军烈属户当模范,专武民兵干部立标杆”的口号,通过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言传身教,让群众看到军人、党员的标杆作用。

马村区人武部办公楼建成竣工仅仅十余年,营区一草一木倾注了干部职工的心血,难割难舍。大局当前,他们坚决服从大局,第一家搬迁,不少抱着观望思想的单位和企业,先后签订了搬迁协议。

军分区领导向每一名有征迁任务的军烈属和军人发一封信、打一个电话、做一次走访,以充满感情的工作方法赢得了军烈属和现役军人的理解支持,38户军烈属率先签署了征迁协议,为群众树立了标杆。

这次征迁安置,军分区系统还有46名专武干部和70余名民兵干部属于征迁户,他们一边带头搬迁,一边投入征迁工作。山阳区新城办事处定和村民兵连长王留根,是远近闻名的“养猪大王”。全村他第一个拆除了自己新建的二层小楼,带头拆迁。征迁工作中,他每天工作到深夜,几个月下来,人瘦了9斤多。

焦作军分区官兵、人武、专武干部、民兵预备役人员携起手来,与人民群众一起谱写了一曲曲无私赞歌。

(作者:陈小平 翟耀 焦景宏)

编辑:

版权所有@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万通街72号

邮编:450000    电话:0371-69156622    邮箱:hnnsbd@163.com    网站浏览量:

豫ICP备19039894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424号    技术支持: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