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从守望到穿越——写在东线穿黄隧洞贯通之际
初春时节,成片的冬小麦为鲁北大地平添了几分新绿。刚刚度过凌汛期,悠悠黄河在春风的吹拂中欢快地流淌,河水轻轻地拍打着位山浮桥的铁船,静谧而祥和。
而近在咫尺的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位山穿黄隧洞北口,却是锣鼓喧天,人头攒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穿黄河隧洞工程贯通仪式”的横幅,醒目地悬挂在工程现场。“如果不是因为南水北调这样的大工程,哪会这么热闹啊!” 一位在这里居住的村民告诉记者。听说是东线穿黄河隧洞工程顺利贯通,他们不约而同地来到现场,都想看一看国家的大工程究竟干成了啥样。
随着隧洞贯通爆破的最后一声巨响,
多少岁月,人们守望着这条隧洞;多少风雨,广大建设者为之奋斗,甚至把一生奉献在这黄河岸边。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驻东线穿黄隧洞工地的设计代表高伟回忆说:“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对东线穿黄隧洞的勘测设计工作,单单是为了寻找这条路线,就不知花费了多少人力和物力。老一辈的水利工作者,为东线穿黄工程倾注了大量精力和心血。”
在直径
1986年,当穿黄探洞工程刚刚开工时,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水五局)的班美还是一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如今,他已经在这里默默守护了20多年,他的孩子也即将大学毕业了。
中水五局穿黄隧洞工程项目部经理廖成林告诉记者,他对中水五局和穿黄的感情有着很深的理解:“穿黄隧洞对五局有着特殊的意义,上世纪80年代探洞的建设就是由五局承担的,探洞形成后,一部分人员就留守在这里,承担着对探洞的维护、加固等工作,一呆就是20多年。可以说,隧洞对于五局,是三代人的期盼和两代人的守望,倾注其中的是浓浓的情感。”
说实在的,对于这项工程,大家倾注的是一种期盼,一份责任,一项荣耀。“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就要尽到自己全部的力。”辽宁宏禹监理公司北区监理部监理工程师吴东光告诉记者,“南水北调工程与其他工程不一样,我感觉到责任非常重大,特别是承担这个工程的工作,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进度控制容不得半点马虎。”
如今,东线穿黄隧洞已经贯通了,但建设任务依然任重道远。廖成林说,我们都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一定把工程保质保量地如期建好。
(来源:中国水利报 3月26日 作者:赵洪涛 苏冠群)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