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家亲
本报记者 赵川
这里就是你的家
2月27日是农历正月十四,在早春温暖而清新的风中,襄城县双庙乡上寨移民村工地沸腾了。在临时搭起的戏台前,舞狮舞龙划旱船,扭秧歌敲腰鼓,鞭炮声声响天外。来自周边村上千群众翘首观看,不时爆出阵阵掌声。
这是淅川县淘河乡上寨村40多位移民组成的文艺宣传队,特地来正在建设的移民新村进行慰问演出。
演出前,距此一公里的史庄村村民听说了,自发来此舞狮子、打腰鼓,表示对淅川移民的欢迎。“移民新村占的就是俺的地,以后都是一家人了,我们来拜个年表演表演,欢迎移民来这里安家。”56岁的张竹大婶一身盛装打扮,拍拍腰鼓亲切地说。
2月26日,上寨村宣传队一来到襄城县就先到相邻的两个村拜年,舞狮子划旱船,放鞭炮问个好。当地村民备受感动,与移民握手互相道福,就像久未见面的亲戚。
今年8月份,淅川县淘河乡上寨村1055名移民就要搬迁到这里。上寨村背靠青山面朝丹江,气候宜人。这次要搬迁到数百里之外的襄城县,很多村民尤其是七八十岁的老人难舍故土。“有的老伴儿已埋在土里,担心将来自己的老骨头不能再回来。”62岁的李保仓是移民迁安代表,他眼里噙着泪说:“我两口和儿子这一来亲戚都断来往了,两个闺女不搬,见面就难了。”
尽管故土难离,穷家难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上寨村村支书,曾是全国妇女代表,进京受到过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现任的村支书刘秀文开明大度,去年9月28日带领村民代表到襄城县移民安置点考察,只用了3天一次对接成功。
和谐相处一家人
上寨移民村开建之后,村里派出十几个迁安代表,轮流住在工地监督住房建设质量。在短短三个多月里,在各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上寨移民新村已经顺利完成基础建设工程,部分房屋已经开始砌墙。所有工程质量很高,全体村民非常满意。省移民安置指挥部,省司法厅包县工作组,襄城县委、县政府为移民做出了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迁安组织代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移民干部日益坚守在工地,关注工程质量,严格监督检查,及时解决具体问题;对迁安组织代表嘘寒问暖,像亲人一样。
这些移民迁安代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两好各一好。为了真诚表达全体村民对各级党委、政府的感激之情,和对安置地父老乡亲的美好心愿,上寨村的村民又操起多年未动的胡琴,并添置了新乐器、服装,在春节前后连夜排练了一台文艺节目,到安置地进行拜年、感谢和慰问演出,以表达移民的衷心谢意。上寨村61岁的朝有亮专门打梆子,老人神采奕奕地说:“这些年村里只玩舞狮子划旱船,有十来年没有唱戏了。今年买了全套的新乐器,大家排练,就是来这里认亲,拜年慰问。俺们响应国家的号召移民到这儿,这儿就是俺的家了。”
演出前,村支书刘秀文站在戏台上,对台下父老乡亲满怀深情地说:“我代表全体村民向你们表示感谢,你们辛苦了。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村将坚决按照上级的安排部署,积极配合,做好各项工作,做到及早搬迁、顺利搬迁、和谐搬迁,决不辜负党和政府对我们的期望!”
上寨村的移民出场表演了,这时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群众有的骑摩托、有的开着农用三轮,就着地势的高低把戏台围了个水泄不通,后面来的人则站在三轮车上。移民自编的小曲剧《早搬迁国泰民安》深深地感动了台下的群众,赢得了阵阵掌声;歌曲《父老乡亲》、《谁不说俺家乡好》更是让台下的观众热泪盈眶;散文诗朗诵《我可爱的淅川人》让观看的群众啧啧称赞。“移民真是不容易,为了国家工程,这么远搬俺这儿以后都成一家亲了,要和谐相处。”72岁的周老汉骑着小三轮跑了2公里多路来看戏,他朴实的话里透出老百姓的一片真诚。
2010年3月1日 河南日报农村版第一版
原文链接:http://newpaper.dahe.cn/hnrbncb/html/2010-03/01/content_287586.htm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