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媒体关注
河南日报:把移民当亲人
时间:2010-02-26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浏览量:

把移民当亲人

本报记者 赵川

  温暖的冬天

  今年春节是临颍县周湾村移民群众在新家过的第一个年,虽然天气比往年寒冷,但是村里却洋溢着温暖祥和的气氛,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书法家们挥毫为移民群众书写春联;在外务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看到家里安排得很好非常满意;老家来了好多亲戚,羡慕地说房子盖这么好、村子这么漂亮,尤其看见麦田后更是啧啧赞叹土地真肥沃啊。

  最令人欣慰的是特困户周荣华,他一家人第一次看上了电视,尽管他身患重病,但家里充满了温馨和欢乐。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移民包县工作组组长董林说:“工作组踊跃捐款为周荣华家买了台彩电,我们希望周荣华一家能看上春节晚会。这个遭受疾病重创的家庭应该有欢乐和笑声,有了欢乐和笑声,这个家庭才有希望。”

  47岁的周荣华2009820日从淅川县滔河乡周湾村搬迁过来,满心欢喜地开始了新生活。谁知不久便查出癌症,并很快恶化,原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女儿周秋香去年高考被录取,因父亲生病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因为家里负担不起儿子周晓军在中学的食宿费用,也狠狠心让他辍学了。

  董林听说周荣华的情况后,立即与临颍县王岗镇的有关领导协商,让周晓军重新回到了学校,并免掉了他的食宿费用;周荣华在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做手术后,工作组带着慰问品到病房看望。

  114日,寒风凛冽,天空飘着雪花。工作组成员自己出钱为周家购买了大衣柜、书桌、凳子,送来了面粉、大米、食用油、肉、蔬菜和500元现金,还有董林从家里拿来的棉被、毛毯。周家人非常感动,周荣华哽咽着说:“报业集团工作组成员就是俺的亲人,俺全家人一辈子都忘不了。”

  目前,工作组正与有关部门联系,为周秋香争取接受职业培训的机会,还把周家纳入到周湾村的整体帮扶工作中。

  知识的力量

  临颍县王岗镇周湾移民新村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河南日报》阅报栏了,阅报栏里有《河南日报》、《河南日报(农村版)》、《大河报》等6种报纸。81岁的退休老教师周玉林每天义务更换新报纸。他指着阅报栏告诉记者:“这是报业集团给俺村办的好事,群众通过它能及时了解到党的政策法规,看到致富信息。”

  老师去年从淅川县搬到周湾新村,在自家办起了农家书屋。工作组进驻后在村委会给老师腾出一间屋子,又添置了书柜、书桌,并购买了1000多本种养方面的科普书籍。

  “工作组每个星期来都来看看我,问我还需要啥。比如重病号周荣华还没扎稳脚跟就得了病,报社送吃的穿的,还送了电视和书籍,对我们就像亲人一样。”提起包县工作组,老人热泪盈眶,“给你说句心里话,刚搬来时大家都想着能住就住下,住不下来就走。现在大家都没有这个念头了,这也多亏了工作组帮扶的干部。我今年81岁了,像这样的干部还真少见。”

  在村东边不远处的麦田边,村民周胜福正忙着建鸡舍。自从127日工作组请来河南农业大学的专家给他支招后,他的劲头更足了:“我今年投资买立体式鸡笼、自动饲料机。让专家给推荐些好品种,先养2.6万只鸡,弄好了一年能赚7.5万元。”

  真诚的心愿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河南日报、河南日报(农村版)、大河报、大河网的记者到周湾新村采访,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20091118日,工作组策划的“网友提议建南水北调移民博物馆”的新闻专题,在《河南日报》整版刊发,在广大读者、网友中引起强烈反响。省移民指挥部专门把这天的《河南日报》作为会议资料在全省移民动员大会上下发。《河南日报(农村版)》开设专栏《丹江北去》,对移民工作作了全景式的深度报道,这组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得到了专家的好评。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对移民包县工作高度重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朱夏炎,总编辑常法武和其他领导多次听取汇报,悉心给予具体指导。

春节前夕,朱夏炎专程赶到周湾移民新村慰问移民群众,并希望工作组发扬河南报业人艰苦奋斗、拼搏向上的精神,牢记省委、省政府重托,想移民所想,做移民所盼,奋力完成各项移民迁安工作任务,为报业集团争光。他还表示,集团党委将继续关心、支持工作组的工作,成为工作组的坚强后盾。

相关链接:http://newpaper.dahe.cn/hnrbncb/html/2010-02/24/content_285925.htm

编辑:

版权所有@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万通街72号

邮编:450000    电话:0371-69156622    邮箱:hnnsbd@163.com    网站浏览量:

豫ICP备19039894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424号    技术支持:大河网